医院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医院新闻

艾草灸医,健康大益——针灸科浅谈艾灸治疗

2021-07-19 22:13 发布人:马荣梅 浏览:

  

 艾草灸医,健康大益       

       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激发经气,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对腰痛、感冒、面瘫病、腹泻、痛经、膝关节肩周炎等疾病都有显著疗效。

  灸法的作用

  1、温经散寒
  常用于治疗脏腑虚寒证及实寒证,如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寒湿痹痛、痛经、经闭、胃脘痛、寒疝、腹痛、泄泻、痢疾等。
  2、扶阳固脱
  凡气虚下陷或阳气欲脱之危证,皆可用灸法,以扶助虚脱之阳气。临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证和中气不足、阳气下陷而引起的遗尿、脱肛、阴挺、崩漏、带下、久泄、久痢、痰饮等。
  3、消瘀散结
  艾灸能使气机通畅,营卫调和,故瘀结自散。常用于治疗气血凝滞之疾,如乳痈(急性乳腺炎)初起、瘰疬(颈淋巴结核)、瘿瘤等疾病。
  4、防病保健
  无病施灸,可以激发人体的正气,增强抗病的能力,使人精力充沛,长寿不衰。可调理亚健康状态。
  常用的灸法有哪些呢?
  1、温盒灸
  将灸盒置于所选的施灸部位中央,点燃艾条后,放在施灸穴位上方的灸盒中铁纱上,盖好封盖以调节温度,每次每部位20~30分钟,一次可灸数穴。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一般需要灸治者均可采用。对小儿、妇女及畏惧灸治者最为适宜。

  2、隔姜灸
  鲜姜切碎,将姜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易炷再灸,以皮肤红润不起泡为度。有温和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治疗应感寒而致的呕吐、腹痛、痛经以及风寒痹痛等。

  3、温针灸
  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方法,局部穴位针刺后,在针柄上悬挂放置较小的艾炷点燃,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体内,发挥针刺和艾灸的双重效应,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的功效,促进血液流通,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不仅可以去除人体内的湿气、寒气,还能补充体内的气血,对于风寒湿痹及部分虚证具有较好的治疗、调节作用。

  灸法的禁忌
  1.对实热证、阴虚发热者,一般不宜灸疗。
  2.对颜面、五官、有大血管的部位、关节活动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
  灸法的注意事项
  1、如因施灸不慎烧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可嘱患者保护好水泡,勿使其破溃,任其吸收,一般2~5日即可愈合。如水泡较大,可用消毒毫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再外涂碘伏消毒,保持创面洁净。
  2、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现象,按晕针处理。
  3、在患者精神紧张、大汗后、劳累后或饥饿时不适宜施灸。
  4、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患者更应该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艾条灸毕后,应将剩下的艾条放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清扫干净,以免复燃。
  各项灸法治疗在南华县中医医院针灸科均有开展,有疾病困扰的患者均可到我科咨询就诊。
 

  科室地点:南华县中医医院3号楼二楼
  科室电话:0878-722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