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淤青形成的主要原因

2025-04-03 15:25 发布人:马荣梅 浏览:

  image.png

image.png

       一淤青形成的主要原因

  1.按压位置不正确:拔针后没有正确按压穿刺部位,特别是家长指导儿童自行按压敷贴时,会只按压皮肤针眼而忽视了静脉出血点,会导致血液渗漏到皮下组织,形成青紫。

  2.按压时间过短:拔针后按压穿刺部位时,看到表面不出血就停止按压了,实际上,皮下血管上的针眼可能仍在出血,拔针后一般按压3-5分钟。老年人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也延长按压时间。

  3.按压力度不对:力度过小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也容易引起皮下出血或淤血发生。按压力度过重时,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淤血,造成青紫一片。

  4.按压时转圈揉动:拔针后出血点未完全凝固,揉动时对出血点的压迫时重时轻,导致出血点按压不到位,造成皮下出血。

  5.血管损伤:穿刺过程中对血管的损伤也可能导致皮下出血,进而形成青紫。

  6.输液速度过快: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局部血管压力增大,从而引起皮下出血。

  二输液后该如何正确按压呢?

  1.要找准按压位置,大拇指要沿着血管的方向重型按压,输液贴和大拇指与血管平行,这样不仅能增加受压面积,还能同时压住皮肤的针眼和血管的针眼

  2.要关注按压时间,拔针后需按压三到五分钟,且按压力度要适中。如果老年人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因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要注意只按压不揉搓,拔针后血小板还没有凝固,按压时轻柔出血位置,不仅不能止血,相反还会增加出血速度。

  4.要注意拔针后30分钟,穿刺手尽量不拉,不提不推,重物,不做剧烈运动,避免输管壁压力突壤变化,导致针眼再次出血。

  三淤青处理小技巧

  1.冷敷:在穿刺后24小时内,可以使用冷开水毛巾湿敷穿刺点周围肿胀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冷毛巾,共做30分钟。这有助于止血和减轻肿胀。

  2.热敷:在冷敷24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以促进淤血吸收。热敷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并加速炎症消退。

  3.硫酸镁湿敷:取50%硫酸镁溶液50ml倒入一个搪瓷碗内,将纱布或毛巾浸入药液中,稍拧干后敷在淤青处。

  4.药物外敷:用喜疗妥乳膏,将3~5厘米的乳膏涂在患处促进炎症吸收并减轻痛苦

  5.土豆片外敷:将土豆切成薄片贴在淤青处,每天更换一次。

  温馨提示:冬季严寒,注意添衣,如果你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

  南华县中医医院急诊科:咨询电话0878-7223375

  投稿:急诊科张丽芹

  时间:202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