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巡江南时,见民间种此菜,嫩荚翠绿,口感滑嫩,吃后精神清爽、肠胃通畅,就赞它为“皇帝菜”。
秋葵性味淡、寒,入肺、脾、肝经,有利咽通淋,下乳调经之功,适用于咽喉肿痛,小便淋涩,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或缺乳,月经不调等。
《台湾药用植物志》言:秋葵“果实治喉痛,淋病,小便困难”。《新编中草药图谱》言其“治咽喉热痛……热淋涩痛”。
秋葵所含的黏性物质,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消化,防治便秘,降低肠癌风险。
秋葵黏液中含有水溶性果胶与黏蛋白,能减缓糖分吸收、减低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抑制胆固醇吸收,因而能调节血糖、降低血脂。
秋葵所含的果胶、牛乳聚糖、黏蛋白等,可助消化、护胃壁、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改善消化不良。
秋葵钙含量可与鲜奶比美,且有较高的吸收率,故是理想的钙来源,可防止小儿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疏松。
秋葵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可溶性纤维等,可护肤美容。
但本品性味淡寒,脾胃虚弱、大便溏薄、胃脘冷痛、虚寒体质者不宜选用。
介绍几则食疗方,供选用。
秋葵粥
秋葵、大米、调味品各适量。将秋葵洗净,切细;大米淘净,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熟时调入秋葵、葱、姜、大蒜等调味品,煮至粥熟服食,每日1剂。可清热通淋。适用于咽喉肿痛,湿热淋症等。
清炒秋葵
秋葵、调味品各适量。将落葵洗净,切段,锅中放素油适量烧热后,下葱姜爆香,而后下秋葵,炒至熟后,放食盐、味精、大蒜等调味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化痰。适用于痰热咳嗽,热结便秘,产后便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等。
秋葵豆腐
秋葵、豆腐、调味品各适量。将秋葵洗净,切细,放沸水中氽片刻,取出,用清水冲凉备用;豆腐切小块,与秋葵同放入碗中,放香麻油、食醋、食盐、蒜泥等调匀即成,每日1剂。可清热化浊。适用于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脂肪肝、胃热口苦、热结便秘、热淋、粉刺等。
秋葵猪蹄汤
猪蹄1对,秋葵、萱草、调味品各适量。将秋葵洗净,萱草发开备用。猪蹄去毛、洗净、剁块,放高压锅中煮熟,而后取出烧沸,下秋葵、萱草、葱姜等调味品,煮沸即成,每周2~3剂。可通经下乳。适用于月经不调,产后缺乳等。